1.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淺表靜脈發生擴張、延長、彎曲成團狀,晚期可併發慢性潰瘍的病變。
2. 當靜脈內壓力持續升高時,瓣膜會承受過重的壓力,逐漸鬆弛、脫垂、使之關閉不全。
3. 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重要的疾病,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。
4. 隨著年齡增大,靜脈壁和瓣膜逐漸失去其張力,症狀加劇迫使患者就醫。
5. 本病未破潰前屑中醫“筋瘤”範疇,破潰後屑“臆瘡”範疇。
二、症狀
1. 下肢淺表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,明顯凸出皮膚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,尤以站立後明顯
2. 腿部有酸脹感,晨起症狀輕,晚上加重,運動時加劇,休息或抬高患肢時症狀可減輕,皮膚有色素沉著,顏色發暗,皮膚有脫屑、瘙癢。足踝可有水腫;
3. 病程長者,小腿下端、踝部皮膚有色索沉著、瘙癢、濕疹。部分患者可併發血栓靜脈炎,局部呈紅腫硬塊、壓痛。曲張靜脈易損傷發生出血,或感染形成潰瘍。
4. 肢體有異樣的感覺,肢體發冷,肢體潮熱,患肢變細,變粗皮膚有針刺感.奇癢感。麻木感.灼熱感;
5. 表皮溫度升高,有疼痛和壓痛感;
6. 壞疽和潰瘍產生。
三、預防措施:適量運動、避免長期站立、抬高雙腿、足浴、經常按摩腿部、減肥等。
四、保健湯水 ( 以下湯水只供參考 )
湯水
|
1. 田七木耳桃仁湯(4人份量)
|
2. 人參杜仲牛膝湯(4人份量)
|
材料
|
田七5錢、木耳3錢、桃仁1兩、茯苓1兩、瘦肉1塊、蜜棗3粒
|
人參5錢、杜仲5錢、牛膝5錢、木瓜5錢、豬展1塊、紅棗5粒
|
保法
|
清水12碗煲2小時
|
清水12碗煲2小時
|
功效
|
行氣活血、散瘀消腫
|
大補元氣、強壯筋骨
|
備註
|
孕婦不宜
|
孕婦不宜
外感不宜 |
四、保健穴位-風市穴
定位:(1) 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,當膕橫紋水平線上7寸。(2) 或簡便定位法:直立,手下垂於體側,中指尖所到處即是。
功能:運化下肢風濕水氣。
主治:下肢風痹、中風、半身不遂、麻木不仁、腳氣病等。
手法:拍打或揉按
|
運動健康用品介紹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